作者: @申砾

本文档面向 TiDB 社区开发者,主要介绍 TiDB 的系统架构、代码结构以及执行流程。 目的是使得开发者阅读文档后,可以对 TiDB 项目有一个整体的了解,更好的参与进来。首先会介绍一下大体的结构以及 Golang 包的结构,然后会介绍内部的执行流程,最后会对优化器、执行器这两个最重要的组件做一些说明。

系统架构

TiDB Server 在整个系统中位于 Load Balancer(或者是 Application) 与底层的存储引擎之间,主要部分分为三层:

MySQL Protocol 层

接收 MySQL Client 的请求,解析 MySQL Protocol 的包并转换为 TiDB Session 中的各种命令;处理完成后,将结果结果为 MySQL Protocol 格式,返回给 Client。

SQL 层

解析并执行 SQL 语句,制定查询计划并优化,生成执行器并通过 KV 层读取或写入数据,最后返回结果给 MySQL Protocol层。这一层是重点,后面会详细介绍。

KV 层

提供带事务的(分布式/单机)存储,在 KV 层和 SQL 层之间,有一层抽象,使得 SQL 层能够忽略下面不同的 KV 存储的差异,看到统一的接口。

代码结构概述

这里首先会把所有的 package 列出来,然后介绍其主要功能。这一章会比较散,信息量比较大,可以结合下一章节一起理解。

tidb

这个包可以认为是 MySQL Protocol Layer 和 SQL Layer 之间的接口,主要的文件有三个:

session.go: 每一个 session 对象对应一个 MySQL Client 的 connection,MySQL Protocol 层负责管理 connection 与 Session 之间的绑定关系,并且各种 MySQL 查询/命令都是调用 Session 的接口来执行。

tidb.go: 一些函数,供 session.go 调用

bootstrap.go: 当 TiDB Server 启动后,如果发现系统未经初始化,会执行初始化流程,详细信息会在下面的章节中介绍。

docs

一些简略的文档,更详细的文档参见中文文档以及英文文档

executor

TiDB 执行器,SQL 语句最终会转化为一系列执行器(物理算子)的组合。这个包对外暴露的最主要的接口是 Executor:

type Executor interface {
    // 返回下一行数据(如果返回为空,则表明没有更多数据)
Next() (*Row, error) 
// 关闭当前执行器,做一些清理工作
    Close() error
    // 改执行器返回结果的 Schema,包括每个 Field 的详细信息
    Schema() expression.Schema
}

各种执行器都会实现这个接口,TiDB 的执行引擎采用 Volcano 模型,执行器之间通过上述三个接口交互,每一个执行器只需要通过 Next 接口从其他执行器获取数据以及通过 Schema 接口获取数据的元信息。

plan

这里是整个 SQL 层的核心,SQL 语句解析成 AST 之后,在这个包中制定出查询计划,并对查询计划进行优化,包括逻辑优化和物理优化。

这个包中还包括下面几个功能:

validator.go:对 AST 进行合法性验证

preprocess.go: 目前只有 name resolve 这一项

resolver.go:名称解析,将 SQL 语句中的标识符(database/table/column/alias)解析并绑定到对应的 column 或者是 Field 上。

typeinferer.go:推导结果类型。对于 SQL 语句,不需要执行即可推导出结果的类型。

logical_plan_builder.go: 制定出优化的逻辑查询计划

physical_plan_builder.go: 根据逻辑查询计划制定出物理查询计划

privilege

权限控制相关接口,具体实现在 privilege/privileges 包中

sessionctx

存放 session 中的状态信息,比如 session variable 信息,这些信息可以在 session 中获取,放在单独的包中主要是理清依赖关系,避免循环依赖问题。

table

table接口,对数据库中的表做了一层抽象,提供很多对表的操作(如获取表的 column 信息、读取一行数据等),具体实现在 table/tables 中。另外这里还有对于 Column 以及 Index 的抽象。

tidb-server

tidb-server 程序的 main.go,主要是启动为 server 的代码。

server

MySQL Procotol 层的实现,主要工作是解析协议、传递命令/Query。

ast

的定义一个 visitor 然后调用树中节点的的 Accept 方法,对树进行遍历。SQL 语句会解析为一颗抽象语法树(AST),树中的节点定义都在这个包下。每个节点都实现了 visitor 接口,可以很简单

ddl

异步 Schema 变更相关代码,类似 Google F1 的论文实现。算法详解

domain

domain 可以认为是一个存储空间,可以在其中创建数据库、创建表,不同的 domain 之间,可以存在相同名称的数据库,有点像 Name Space。domain 上会绑定 information schema 信息。

expression

表达式的定义,最重要的接口是 :

type Expression interface {
.....
}

目前实现这个接口的表达式包括:

  • Scalar Function:标量函数表达式

  • Aggregate Function:聚合函数表达式

  • Column:列表达式

  • Const:常量表达式

evaluator

表达式求值相关逻辑,所有的表达式求值方法都在这里。

infoschema

InformationSchema 的实现,提供 db/table/column 相关信息。

kv

KV 相关的接口定义和部分实现,包括 Retriever / Mutator / Transaction / Snapshot / Storage / Iterator 等。对下层的多种KV存储做了一个统一的抽象。

model

TiDB 支持的 ddl / dml 相关的数据结构,包括 DBInfo / TableInfo / ColumnInfo / IndexInfo 等

parser

语法解析模块,主要包括词法解析 (lexer.go) 和语法解析 (parser.y),这个包对外的主要接口是 Parse(),用于将 SQL 文本解析成 AST。

store

底层 KV 存储的实现,如果要接入新的存储引擎,可以将其进行包装,代码放在这个包下面,目前接入两个引擎:分布式引擎(tikv)和单机引擎(localstore/{goleveldb/boltdb})。这里的新引擎需要实现 kv 包中定义的接口。

关于kv和store,可以参考 TiDB 存储引擎接入指南

terror

定义了 TiDB 的 error 体系。

context

context接口,session 是 context 接口的一个实现,这里抽象出接口来,主要是避免循环依赖。session 各种各种状态信息都通过这个接口存取。

inspectkv

TiDB SQL Data 和 KV 辅助 check 包,以后会用于外部对于 TiDB KV 的访问,将被重新定义和扩展

meta

TiDB 的 meta 数据相关常量定义以及常用函数定义。meta/autoid 定义了一个用于生成全局唯一session内自增 ID 的API,meta 信息依赖于这个工具。

mysql

MySQL 相关的常量定义。

structure

在 key-value上做了一层封装,支持更丰富的支持 Transaction 的 KV 类型,包括 string / list / hash 等。主要在异步 Schema 变更中使用。

util

一些工具类,这里有一个包比较重要,就是 types 包,里面有很多和类型的定义以及对各种类型对象的操作。

distsql

分布式 SQL 执行接口,如果下层的存储引擎支持分布式执行器,可以通过这个接口发送请求,后面会详细介绍这个模块。

Protocol 层

协议层是和应用交互的接口,目前 TiDB 只支持 MySQL 协议,相关的代码都在 server 包中。这一层的主要功能是管理客户端 connection,解析 MySQL 命令并返回执行结果。这一层是按照 MySQL 协议实现,具体的协议可以参考:14 MySQL Client/Server Protocol

单个 connection 处理命令的入口方法是 clientConn 类的 dispatch 方法,这里会解析协议并调用不同的处理函数。

SQL 层

经过上面章节,读者已经了解了 TiDB 整体框架以及各个包的细节,本章开始讲解核心章节,对 TiDB 的 SQL 层如何 work 做一个简要的介绍。这里忽略具体的 KV 层,只关注 SQL 层。希望通过本章,读者可以了解一条 SQL 语句是如何从一段文本变成执行结果集。整个流程中的详细过程会在接下来的几个章节中说明。

大体上讲,一条 SQL 语句需要经过,语法解析–>合法性验证–>制定查询计划–>优化查询计划–>根据计划生成查询器–>执行并返回结果 等一系列流程。TiDB 的执行流程以这个为基础,流程图如下:

整个流程的入口在 tidb 包的 session.go 中,TiDB-Server 调用 Session.Execute() 接口,输入为文本格式的 SQL 语句,实现在 session.Execute()。

首先会调用 Compile() 对 SQL 语句进行语法解析(tidb.Parse()),解析后会得到一个 stmt 的列表,这里每条语句都是一个 AST(抽象语法树),每一个语法单元都是数的一个 Node,结构定义都在 ast 包中。

得到 AST 之后,调用 executor 包中的 Compiler,输入 AST,得到执行器(Compiler.Compile())。在这个过程中,会完成合法性验证、制定计划以及优化查询计划。

进入 Compiler.Compile() 函数,首先会调用 plan.Validate() 对语句进行合法性验证(见 plan/validator.go),然后进入 Preprocess 流程,目前这个阶段,Preprocess 只做了名称解析工作,及将 SQL 语句中的提到的 column 名或者 alias name 绑定到对应的 field上。比如”select c from t;”这个语句,会将 c 这个名字绑定到 t 这个表的对应列上(具体的实现见 plan/resolver.go)。之后就进入 optimizer.Optimize()。

Optimize() 方法中,首先对 AST 中各个node的结果进行推导,如

select 1, ‘xx’, c from t;

对于 select fields,第一个 field是 1,其类型为 Longlong,第二个 field 是 ‘xx’ , 其类型为 VarString,第三个field是 c, 其类型为表 t 中 column c 的类型。注意这里除了类别之外还有 charset 等信息,都要进行推导,具体实现见 plan/typeinferer.go。完成类型推导后,进行逻辑优化(planBuilderbuild()),主要工作是根据代数运算,对 AST 进行等价变换,化简 AST。比如

select c from t where c > 1+1*2;

可以等价变换为

select c from t where c > 3;

逻辑优化完成后,进行物理优化,生成查询计划树,并利用索引、根据一些 rule 以及 cost 模型,对树进行变换,减少查询过程的代价,入口在 plan/optimizer.go 中的 doOptimize()方法。

生成查询计划后,会转换为执行器,通过 Exec 接口执行得到 RecordSet对象,对其调用 Next() 方法获取查询结果。

优化器

优化器是数据库的核心,决定了每条语句如何执行。如果说数据库是一支军队,那么优化器就是这支军队的主将、军师,需要运筹帷幄,决胜于千里之外。俗话说一将无能累死三军,同样的一条语句,选择不同的查询计划,最终的运行时间可能会相差很大。对优化器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比较活跃的领域,优化是永无止境,可以说在这块投入多大的精力都不为过。

从优化方法上,大致可以分为三类:

  • Rule based optimizer:通过启发式规则对 plan 进行优化

  • Cost based optimizer:通过计算查询代价对 plan 进行优化

  • History based optimizer:通过历史查询信息对 plan 进行优化

基于规则的优化器比较容易实现,只要选取一些常用的规则,就可以对大多数常用的查询有较好的效果。但是其缺陷也比较明显:无法根据数据的真实情况,选择最优的方案。比如对于查询语句 “select * from t where c1 = 10 and c2 > 100” 在选择索引时,如果只根据规则,那么一定是选择 c1 上面的索引进行查询,但是如果 t 中 c1 所有的值都是 10,那么这个查询计划就很差。这个时候如果有表中数据分布的信息,对选择好的查询计划很有帮助。

基于代价的优化器复杂一些,其核心问题有两个,一个是如何获取数据的真实分布信息,另一个是如何根据这些信息,估算出某一个查询计划所需的代价。

基于历史信息的查询优化器用的比较少,一般 OLTP 数据库中不会涉及。

TiDB 的优化器相关代码在 plan 包中,这个包的主要工作是将 AST 转换为查询计划树,树中的节点是各种逻辑算子或者是物理算子,对查询计划化的各种优化都是通过调用树根节点的各种方法,递归地对所有节点进行优化,并且会不断的对树中的节点进行转换和裁剪。

最重要的几个接口在 plan.go 中,包括:

  • Plan: 所有查询计划的接口

  • LogicalPlan:逻辑查询计划,所有的逻辑算子都需要实现这个接口

  • PhysicalPlan:物理查询计划,所有的物理算子都需要实现这个接口

逻辑优化的入口是 planbuilder.build(),输入是 AST,输出是逻辑查询计划树。然后在这棵树上进行逻辑查询优化:

  • 调用 LogicalPlan 的 PredicatePushDown 接口,将谓词尽可能下推

  • 调用 LogicalPlan 的 PruneColumns 接口,将不需要的列裁减掉

  • 调用 aggPushDownSolver.aggPushDown,将聚合算子下推到 Join 之前

拿到逻辑优化后的查询计划树之后,会进行物理优化,代码的入口是对逻辑查询计划树的根节点调用 convert2PhysicalPlan(&requiredProperty{}),其中 requiredProperty 是对下层返回结果顺序、行数的要求。

逻辑查询计划树从根节点开始,不断的递归调用,将每个节点从逻辑算子转成物理算子,并且根据每个节点的查询代价找到一条比较好的查询路径。

执行器

虽然优化器是最核心的组件,但是缺少优秀的执行器,依旧无法构成一个优秀的数据库。同样以军队为例,执行器就是军队中冲锋陷阵的士兵。再厉害的将军,如果没有一群能征善战的士兵,同样无法打胜仗。

相比 MySQL,TiDB 的执行器有两个有点,第一是整个计算框架是一个 MPP 的框架,计算会在多台 TiKV 以及 TiDB 节点上进行,尽可能提高效率和速度;第二是单个算子会尽可能并行,比如 Join/Union 等算子,会启动多个线程同时计算,整个数据计算流程构成一个 pipeline,尽可能缩短每个算子的等待时间。所以 TiDB 在处理大量数据时,比 MySQL 表现好。

执行器最重要的接口在 executor.go 中:

// Executor executes a query.
type Executor interface {
    Next() (*Row, error)
    Close() error
    Schema() expression.Schema
}

通过优化器得到的物理查询计划树会转换为一个执行器树,树中的每个节点都会实现这个接口,执行器之间通过 Next 接口传递数据。比如 select c1 from t where c2 > 10; 最终生成的执行器是 Projection->Filter->TableScan 这三个执行器,最上层的 Projection 会不断的调用下层执器的 Next 接口,最终调到底层的 TableScan,从表中获取数据。

分布式执行器

TiDB 作为分布式数据库,内置一个分布式的计算框架,Query 在执行的时候,会尽量分布式+并行。这个框架的入口在 distsql 包中,最重要的是下面两个接口:

DistSQL 提供的对外最重要的一个接口是 Select()。第一个参数 kv.Client,只要 KV 引擎满足带事务、满足 KV 接口,并且满足这个 Client 的一些接口,就可以接入 TiDB。目前有一些其他的厂商和 TiDB 合作开发,在其他的 KV 上 run TiDB,并且支持分布式的 SQL。第二个参数是 SelectRequest 。这个东西是由上层执行器构造出来的,它把计算上的逻辑,比如说一些表达式要不要排序、要不要做聚合,所有的信息都放在 req 里边,是一个 Protobuf 结构,然后发给 Select 接口,最终会发送到进行计算的 TiKV region server 上。

分布式执行器在 TiDB 端的主要工作是做任务的分发和结果的收集。Select 接口返回一个数据结构,叫 SelectResult ,这个结构可以认为是一个迭代器,因为下层是有很多 region server,每个节点返回的结果是一个 PartialResult。在这些部分结果之上封装了一个 SelectResult ,就是一个 PartialResult 的迭代器。通过这个的 next 方法可以拿到下一个 PartialResult 。

SelectResult 的内部实现可以认为是个 pipeline。TiDB 会并发地向各个 region server 发请求,并且按照预定的顺序返回结果给上层,这里的顺序是由下层结果返回顺序以及 Select 接口的 KeepOrder 参数共同决定。
_
这部分相关的代码可以参看 distsql 包以及 store/tikv/coprocessor.go。

源码地址:https://github.com/pingcap/tidb